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17-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免费-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观看-亚洲依依成人综合网站

招標代理:029-38016888
造價咨詢:029-38016888
書畫攝影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員工之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釋義)

作者:sxthlh / 日期:2017-07-27 13:55:42 / 瀏覽量:267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釋義)
【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釋義】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今把此經判分七段,用白話來逐字逐句解釋,使世人明白空的真義,不至誤會造業。由此斷一切苦厄,并可發大悲平等心救世,證明佛法在社會上的大用,實是開發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寶。 
【般若】 (bō rě),這是梵文,我國名為大智慧。因為中國文字難盡其義,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這幾個字,所以不譯。這個般若,全是說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論其性體,是不生不滅的金剛;論其相貌,卻是無形無狀的實相;論其妙用,乃是不可測知的圓通神妙。這個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眾生都是平等的;不過佛是開了般若慧,眾生是有而不開,被無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兩個字,解釋卻有許多字,當云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融通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才能盡其義。因為世間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覺義,能覺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盡了人道,才可成佛。總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顛倒煩惱,貪嗔癡迷,是六道眾生的心;如能空凈自在,不固執,便是佛菩薩的心。所以離世法,便沒有佛法;離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羅】此言彼岸;因為有個度字,所以假定一條生死河,眾生在苦惱的此岸,要度過到清凈的彼岸,用來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盤,涅盤就是清凈。 
【多】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現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發心的人,亦是初果羅漢;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間,如聲聞緣覺;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薩,終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見,掃除了執心,斯是了無掛礙的等覺菩薩和佛。 
【心】心是什么?是個影子,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所以無形段,不過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相對起了認識,叫做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緣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執住個幻我成個幻見,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這個生死的是幻心,要開般若智慧了脫生死的,還是要用這幻心;成到佛(涅盤),也是用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盤,還不是一樣是幻的?由此可覺本來沒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無生死,就用不著涅盤了,所以說諸法空相,涅盤生死等空華,即是此意。但又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這是不得已而替初學的人說,其實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過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廢,所以權分真心妄心。真心是無心之心,何以叫無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凈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有許多意思:如,指示我們回復真心之路的;,一切方法;,貫通前后的義理;,契合各人的機,各事的理,有這幾種解釋。現在二百六十個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觀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實證實相般若的究竟,總不出眾生心行中事,所以經是完全指我們自身而說的。 
此經共有七個翻譯,這是唐朝三藏大師玄奘所譯,文是簡單的,義是深奧的。雖有七譯,意義是一樣的。讀經當重意義,不可徒在文字上死執。此經是替大乘菩薩登佛位說的,表至高無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曉得,說不出的,所以叫做無字真經。并不是真的無字,愿學人自己領會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卻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薩可以測知的。我們東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論男的女的,識字不識字,都喜歡讀這個經;譬如人聞香,個個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議。以上釋題竟。 
【觀】定下了心,運想那個道理叫做觀。這個觀,是已證到果地圓成的妙觀,不是因地初修作觀的觀,是大自在觀,般若的大機大用已經啟發,心無能觀,亦無所觀,是能所雙忘的妙觀。 
【自在】是無可無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環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獨有自在,是到處能安,自然地不受環境所困,一切好壞隨緣;樂亦不喜,苦亦不惱,知道他是本來空,自己有主宰的。這個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薩;所以是人天的導師,為三界的善知識。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無色界,指禪天;總是在六道中。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后,他來接位的,如此土的彌勒佛,西方的觀世音大士。這個菩薩,是指十地等覺將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薩。 
【行】心行,心中起種種妙觀妙行的大用,作種種自利利他二事業。 
【深】不是深淺的深,是不可測量的意思,圓遍廣大,究竟無上的妙行。 
【般若波羅蜜多】上面已經解釋過了,就說菩薩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時】這時字關系甚大,顯明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正是果位的時候,已經斷除一切煩惱,度盡苦厄,沒有掛礙的了。在下兩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點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見】朗然覺照,徹見無余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 
【五蘊】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此言心和外境相蘊合,統名曰色。一個色字,包括五個字在內,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內面無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內。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內色接觸了,就有個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轉念,這是行;轉出那知識來,就是識;所以受想行識四個也還是色,總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種種的幻法。這個五蘊,是眾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資本,但也是開般若,除習氣,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薩成大覺度眾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蘊,只是佛菩薩能照見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轉,眾生反被所縛;是在覺不覺,明空不明空之別,不要指定為不好的東西,反生了偏見。 
【皆】統統包盡無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連照見亦空,因為照見亦是五蘊,所以稱皆。 
【空】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籠統說:空就是沒有了。不知有空間、虛空、空相、空義種種的分別。今分為兩種: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滿了,空相破了,所以是相對的,這就是世人說的沒有就是空了。經上另有十八空義,不必盡說。 
至于佛經上所說的,是空義,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這個空的意義,先得明白幾點: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相;還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相;一切包括在內,總名曰色,在因地上總是空的。因為以上一切色,尋不出一件是有獨立自性的。第一說有相的:拿布來比,布沒有獨立自性,變成為布的,須依于紗線而成;紗線不能自為紗線,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種子;種子不能自種,必賴人工天時地肥等等。不必分析開來才空,在未成布成紗前,及正有布有紗時,他的本身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身體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說無相的:拿心來說,心是什么?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涼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極,這時候便沒有我,沒有心;忽然蚊蟲咬了一口覺得了,這覺得的便是蚊蟲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無自性,因緣生,無實體,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無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開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個空,也不是這個是空,那個不是空的。所以說到色,即不能離開空;說到空,就不能離開一切色。但要認明卻是緣生幻有,又須切實知道這個空是因地本來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見聞,其義實空。 
既決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執取當他是實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廢,我仍隨緣應付;不是麻木無心,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處自在,這才是真心空。佛說空是這個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評,豈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執取,那貪得心,嗔恨心,癡迷心,自不會深入,天下沒有極端的爭奪了。佛法豈不是社會上最大的利益,有什么迷信可說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頭禪,說:莫著了空!這是怕他執著空見,正因為他根本不曾明空,總在空有二見上作道理,格外攪擾不清了。所以明空則破色,破色則心空,這是斷苦厄的第一法門! 
【度】超脫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見都凈了也。 
【一切】包羅所有,凈盡無余,凡有相無相,人我法我種種苦厄,盡包在內。 
【苦厄】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無相,粗細微細,都是苦厄。其實全由心起,我果無心,苦在何處?心果無見,厄在何處?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為有智慧知道本來空,能夠知而有若無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兩個人同時受苦,一個擋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個卻無所謂,心不著意,便無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為總持分,是第一段,總三藏十二部經一切法,持無量義,亦是此經綱領。通了這四句,就明白心經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綽乎有余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總在文字上會,不肯從自心上會;弄得沒有辦法時,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報,求神通,死要一個有相的憑據,離佛道更遠了。深入迷途,豈不可痛! 
【舍利子】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聲聞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首四句實是一個意思,總是說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說不異,說沒有兩樣的,還是方便的說;后說即是,是說就是一個,不能分的,是究竟說;斬金截鐵,毫無猶豫。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因為宇宙萬有,就沒有離了我的性海,渾同一體,盡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識,是無相相,也是色。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參透上面所說的空義,就知道這個意義了。所以心的形形種種,亦是五蘊流轉;而色的形形種種,全似空華的亂起亂滅,如電影的一幕一幕,總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這四句看作玄妙,實是極普通極尋常的道理。你只認明一切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識四蘊也如是;不但五蘊如是,宇宙萬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是無相相,一切皆復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執有,所以說色不異空;二乘又執空,所以說空不異色;還有菩薩未曾會通不二的,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是破他們的法見。倘明白法見也是本空,就了無掛礙的了。 
以上七句判為色空分,為第二段,用以會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此時要點到本來上,在緊要關頭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鄭重的意思。 
【是諸法空相】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緣起的種種道理。如果沒有對象,也就沒有心沒有法了,所以是因緣生、生而不生,無自性,無實物,不可得,本來是空,不是造作出來的空。古人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既是幻,法豈是真!諸法是說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總是以心緣心,以法緣法,不知本空,遂當他實有,彼此固執住了,爭執就此多了。這個相字,應作義字解,下面正點到不生不滅的原理。 
【不生不滅】佛經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這一句,須知宇宙間一切一切連我的思想五蘊等等,都是不生不滅的。因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說布不能自生為布,是無自性的,須賴眾緣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單靠他緣,還不能離我這個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么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為兩面也都是緣生,兩無實體,只是一個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無因生,現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沒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沒有成布的果。以此類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現在雖有相,終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滅;但現在的假相,卻有個假滅,只是不自滅,如布燒成灰,布不能自燒;不他滅,雖有火燒,終不能離了布;不共滅,不無因滅,都是一個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因為不生不滅,所以垢凈、增減、長短、是非、好壞、來去,一對一對的都是因分別而緣生,統統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來是空相;因世事無一不由相對而成,苦惱也由相對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過暫時有這個虛妄相,那又何必執為實體呢?既不執有,亦不廢有;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既此用,離此用;心如長空萬里,包羅一切,自在無住,此是諸法空相的本來面目,亦即無心可心的本來面目。但眾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眾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徹者是菩薩,都是有掛礙。所謂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種種。 
以上五句,判為本來分,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緊是這一點,切勿忽過。 
【是故】此是決定的口氣。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還有什么實體可得呢?這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無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為現在雖有幻相,但畢竟是無,毋庸執取以為實有而生法見,添許多煩惱。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為是緣生的,無自性的,無實體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斷滅;佛菩薩也要用以度眾生,救世間無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開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過圣人明白本來空,所以無法執;眾生迷了,遂生顛倒,這是眾生的大掛礙。因為地獄眾生,掛礙在具足多分貪嗔癡,鬼道掛礙于多分的貪,畜道掛礙于多分的癡,魔道掛礙于多分的嗔,人道掛礙于半分的貪嗔癡,天道掛礙于少分的貪。這貪、嗔、癡三毒,都由六根六塵六識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煩惱掛礙。化除了,當下即是菩提;所以煩惱菩提,同是這個東西。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緣覺(即辟支佛,是不曾聞到佛法而借因緣覺悟的)執取十二因緣法而生掛礙,他不知道諸法空相。既說是因緣,可見是緣生不實,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見縛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緣即是:一、無明:是過去的根本煩惱,只要碰到緣就動了。緣就是轉下去的意思。二、無明緣行:行是行動,做種種或善或惡的行業。三、行緣識:由于過去的行業,而起現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認識而成為果的。四、識緣名色:在胎中已有形體而有名色。五、名色緣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塵相對的了。六、六入緣觸:是出胎后對于一切有所接觸了。七、觸緣受:接觸之后,就受苦受樂而生種種感覺。八、受緣愛:如成年以后,就有強盛的愛欲。九、愛緣取:有了愛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馳求。十、取緣有:取得就有了,是有業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緣生: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轉入未來。十二、生緣老死:有生就有滅,一切本是夢幻泡影,終必變滅,老死是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無明未滅,再來一轉,生生世世轉輾不已,遂有六道輪回,總是無明作祟。乃至兩個字,是由無明跳至老死,中間略去十位。這十二因緣,位位都依據無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緣起,根本無有。盡者,極也,就是無之極也,言無亦無有也,是絕對不可得的意思。所以無明非有實體,如空中華,夢中事;夢中非無,及至夢醒,了不可得。可惜眾生不能斷無明,緣緣而下,無有窮期,無非是惑業苦。緣覺雖已悟到十二因緣,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見不凈而生掛礙。 
【無苦集滅道】這是聲聞執取四諦法,而生掛礙。苦、集、滅、道,是名四諦,就是四種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眾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貪、嗔、癡。后世有三苦:地獄、鬼、畜生。更有三災八難苦、壞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無寄托苦,這是苦諦。卻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無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這是集諦。滅是消滅的意思,斷一切苦,歸到清凈寂滅。因為結業既滅,則無生死的患累,這是滅諦。但要滅除那集合的諸苦,必得有個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離一切苦,到涅盤樂,這是道諦。聲聞執此法見以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變易生死卻不易了。倘明本來空,知此四諦法,不過一時的緣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實是因上色空,不必執取,便無掛礙了。 
【無智亦無得】這是菩薩的掛礙。菩薩執取六度萬行諸法,以為確有智慧可得,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羅蜜的行相,微細的法見不曾凈,所以不到究竟涅盤地。從前阿難問佛如何是煩惱地獄種性?佛說行六波羅蜜行是煩惱地獄種;如我能布施,因見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厭惡,是煩惱地獄種;我能持戒等等,因見別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厭恨,是煩惱地獄種。這就是彌陀經上說的見濁,是名染法,染糊涂了。況且有智無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別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燈佛所得佛授記,成無上菩提,世尊當時并不取以為勝,因為知道性空!實無少法可得,不過名為菩提而已。所以菩薩必到法無我的時候,才是掛礙凈盡。 
【以無所得故】這是總結一句,極言上面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細推求,實無所得。 
以上十三句判為法用分,為第四段,說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啟發,也不受法縛了。 
【菩提薩埵】簡稱就是菩薩,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薩,又名開士、大士;又薩埵譯為精進勇猛,堪以荷擔如來事業的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他因為依自性的金剛般若,能夠超登彼岸的緣故,所以有下面實證的受用。我們應該知道修行不是圖利,更不能圖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藥;名利的心不死,永無出頭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總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實實,真參實究,決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語玄妙上求,絲毫擋不住生死的。菩薩尚不能離開般若,何況我輩,離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這是成佛的根本條件,肯向這條法上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決可成就。 
【心無掛礙】這個心,是毫無掛礙,人空法空,寂滅輕安的大自在心,視世間出世間一切一切皆量等虛空,無有邊際,包羅萬有,了無掛礙。心且不有,掛礙何依?苦厄安在?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里既是凈空無見,白天沒有想象,夜間自無亂夢,正如千眼千手,圓照十方,豈有顛倒?凡人恐怖,先有一個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種性。如能心空法空,登于佛位,兩個生死已了。菩薩再來世間,是大悲愿力,不是業力,自然沒有恐怖,顛倒夢想,都遠離了,到了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境界了。 
【究竟涅盤】這涅盤是清凈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盤,不是究竟;這究竟涅盤是佛位,名為無余涅盤,連涅盤亦不可得。所謂成了佛,也沒有成佛的法見。本來涅盤是對生死說的,既本來沒有生死,亦安有涅盤,不過同是個假名罷了。這是菩薩的果德。 
【三世諸佛】無論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統包括三世一切諸佛,不問已成未成,都是一體平等。須知釋迦彌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眾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棄,也不可輕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也無不由此法門而得無上菩提。一切大智慧,無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啟發的意思。這個得,正是無得之得;必得心中了無所得,然后本來的面目斯得。此時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寂然不動,而妙用恒沙,由此啟發,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羅是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是言佛的意境。你想連佛也不能離此法門,眾生豈可自外,另覓途徑,豈非顛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適以自誤! 
以上十句判為果德分,為第五段,是說到果德地位,一切掛礙才算凈盡,才是究竟涅盤,都賴觀空成就,并無別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經,專說此法無實。下面再翻身過來說個無虛,金剛經說:此法無實無虛。要人不要執實,也不要執虛,正顯般若無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層講,心既不有,法于何依?既沒有法,更談不到無實無虛的了。所以說,涅盤生死等空華。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以下是轉入無虛,點明一知字的妙用。這知字是靈照覺知,表明悟后的意境,仿佛是轉而為有;不知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時的緣生,暫時的法用,即是知而無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無生的道理,就不能證知真空的道理。前說一空字,是般若的體;此說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無可形容,無可言表;至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惟有神會,惟有贊嘆,正是冷暖自知的時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六句是贊嘆的辭句。咒是密意,以決定如是曰咒,如軍令嚴速曰咒。以無所不包謂之大;以無所不通謂之神;以無所不照謂之明;以無可比對無可再加謂之無上;以畢竟平等謂之無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于寂滅無住的性體中,能啟發恒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前為無實之體,此為無虛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想世上的人,沒一個人沒有掛礙的痛苦,哪一個人能離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為證知分,分第六段,要親證才知這個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須要真參實究,從自性上用功,經是不過借來考證罷了。總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則一切智慧被無明所覆,不能啟發。這一分是說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許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卻使一切苦厄無所依附,根本無苦厄的了。底下就講經了:“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都是指的般若。”般若就是人本有的,也就是自性,這個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性,它是不生不滅。本來無生的人、物都應該不滅,本來它也沒有什么叫做它不受一切污染嘛,所以不垢不凈。也不增不減,在凡的人一點也不少,不但在凡的人不少,在地獄中的人,這個般若和佛性一點兒也不少,成了佛一點兒也不增加,只是你現在不顯,你顯不出來,一顯出來就是你本來有的。你不生不滅,也不是你現在忽然間生出個般若出來了,它從來也不不滅。它也沒有染污,我要把它洗干凈,都沒這些事,鏡子本性沒這些事,你說的是鏡子上的臟,那不是鏡子,這兒有塊臟,那是妨礙你照,你把它擦干凈,但鏡子的本性沒有臟啊,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呢,鏡子的光明也不添,也不減弱。就這種解釋是偏于頓啊。所以一個經有不同的解釋,南梅的解釋跟這還不一樣啊。南梅北夏當時是并稱啊,后來南梅是以北夏為師啊,這個事我很清楚。底下又回到觀自在:“觀自在就是看你念的這一句阿:”觀自在就是看這句在不在。“關鍵提到凈土了。觀自在就是什么呢?就是看你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圣號在不在。”時時有佛號,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觀自在,已亡我故,到處無礙。“所以這兒念佛就是觀自在啊。觀自在,古佛也叫觀自在啊,彼佛何故名為觀自在呢?他就是因為亡我嘛,所以到處無礙啊。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所以有人往往就說《金剛經》跟《阿彌陀經》是兩回事,這個都是對兩部經都不理解的人說的話。這句佛號就是真的般若,這句話十分難懂啊。所以拿幾句夏老師的詩,“一聲佛號一聲心”,這佛號是什么?就是你的心哪。你的佛事情是什么時候念的,“迷時不念悟時念”哪,所以你念佛號的時候就是你悟的時候(在念)中阿。念的是什么?一聲佛號就是一聲心哪。這不成這不是真般若是什么?當我二十歲的時候,我從懷疑佛教變為相信佛教,二十歲。因為我看到,我本來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我本來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許多和尚、居士還那么勾心斗角、爭名壓利,我說這些念佛都沒用了,念了半天,這華號有什么用?所以我就錯會了,我就說這佛法不靈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考試完了,沒書可看,找了兩本書來看,就看了《金剛經》。這是恍然哪!這一次也是多少次的甘露灌頂。在這時候,我就認識到眾生要想達到無住生心就是念佛呀!這一個認識,是我自己有的,但這些認識當時出來以后到現在我是認為它還是正確的。那時候,我還想呢,可能念咒更好一點,為什么?因為一句佛號還有一個字,這句咒里念頭,什么思想都沒有,這就無住生心哪,那無住生心還不是般若是什么?這是真般若,這是最密的核心,佛法最深密的核心,密宗的核心,這是剝芭蕉所見的心。菩薩說,等于大家要剝筍皮,我們的修持就是剝筍皮,從外頭好多泥巴、好多什么,你剝一層,再剝一層,剝來剝去你見到筍心了,所以學佛要有剝筍皮的精神,你要剝啊,一點點肅下去是去東西,不是得東西,有的想得,《心經》講無所得,你憑什么要得?你就抬杠了。剝了,所見的心是什么?就是這句話啊”這句佛號即是零點般若,這是最密的核心,是剝芭蕉所見的心。但是底下加了個條件:“這句佛號需平平妥妥才算,如與妄想混合則不算。”這個“平平妥妥”,稍微解釋一下:平平就是平平常常,妥妥就是妥妥當當、妥當,平平常常,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啊,所以經里頭“平常即是道,惜君來曉此”啊,平常就是道,可惜你不知道這個啊,所以都喜歡奇特。所以一看見奇異功能,大家就眼花繚亂哪,不知道這都是魔的境界,通通的。這是嚴新的話,不是我的話。他自己生了病亂(投醫),那你說他是干什么,一念咒他覺得壓得很。通通是如此,不是平平常常、妥妥當當。這一句就是老實念,非常老老實實,所以平平妥妥就是老老實實,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覺得我這兒又是什么,還希望一邊念佛,一邊還想看著點什么,得點什么感應,這就不是。就是跟妄想混在一塊兒,跟妄想混在一塊兒就不算了。底下:“分別是業識,識是染,照是凈,照才能知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識啊,業識它就是分別啊,我們之所以知道這,知道尋了,腦子能想,都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是分別識嘛,它都是染哪。所以證阿羅漢出生死,就是破第六識,他不知道還有第七識、第八識。照就是凈,清凈的。你照才能知道五蘊皆空。五蘊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識五樣事,色是屬于色法,這個法屬于色,有形色彩的;后頭受、想、行、識屬于思想方面、心的方面的,就稱為心法。底下就講經了:“色即是空,是對凡夫說;空即是色,是對二乘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是對大乘菩薩,是大第六菩薩的境界。”這就是說對權教的菩薩說,是大乘的菩薩境界。所以這幾句,就是首先破凡夫的執啊,因為他凡夫認為這一切實有啊。實際上大家不要說自個兒是老修行,你自個兒真要檢查自個兒的生活,有一些部分你能看出,有些部分你就認為它是實有,是真的,是實在的,就是過不去的,所以告訴你色即是空。它空啊,因為這是夢中所現的東西啊,你夢里不是什么都有嗎?你正做夢時你怎么知道它是空啊?你也不是有滋有味的嗎?這一醒,啊呀!沒有這么回事。所以“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哪!那是夢中事啊,所以“如夢幻泡影”。我頭一次告訴你,你如夢啊,你一想到你現在就是如夢,你還有什么計較,還有什么追求?還要去造惡?就不會了。就告訴你色即是空你這一切,這些事。而這樣一個東西,現在科學上已經承認啦,所以愛因斯坦就說:“物質是由于人類的錯覺。”這兒說妄想,愛因斯坦說錯覺,錯跟妄不是很相象嗎?覺跟想不是差不多?再說愛因斯坦他只承認有聲,所謂物質是聲強特強的地方,沒有別的。所以我們往往說:“這個怎么„„明明這個是有,怎么是空啊?”我說當體它就是空„„在這兒(話)也是空。很多人講,將來是要壞的,不存在就是空,那都是講淺了。就在那兒正存在就是空!實際上這個總是你怎么體會?你說你現在是夢,你夢中所見面禮的東西哪一件是實在的?我二十二歲在唐山的時候,那親自就到這個境界:什么都沒有,而不斷滅。都空,沒有一物,真是“本來無一物”,然而不是斷滅。這個時候之安樂是無法形容的。所以是顛倒,是錯覺,是妄想。空即是色是對二乘說的,二乘就是破啊,一切是空,他就抓著個空啊,空就成為他所執著的東西,就變成色了。對于色空不二的道理就破這個權乘的菩薩,這是大乘菩薩的境界,就是說即空之中就是色,即有之中它就是空,完全是不二。這幾句話,沒有解釋為什么,所以他講的都是比較高一點的。這是夏老師的話:“能照見五蘊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厄。”那當然了,你都照見五蘊都空了,還有什么苦厄呀?這里頭也不漸有頓。
“利根一見五蘊皆空,所以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那要是幻,我就離開幻了,離開幻就是覺悟啊。《楞嚴》里的話:“錢性自歇,歇即菩提”都有是最頓的法。但有人不能這么頓,那你就慢慢來,一上來告訴你五蘊皆空,這一切都空,慢慢你就淡,淡來淡去,淡得以至于都不影響你了,那么也就是照見五蘊都空啦。所以這就是五個字,“觀自在菩薩”再要歸納,就是一個字照啊,大家就是不會用照啊但是常常想著這個字。這是夏老師的話:“眾生有兩面三刀條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毀滅自己,兩條道路分明甚,何去何從打一個問號。”所以對于一切從生說就是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鉆到苦里頭去,入苦;一條道路是從苦里頭出來,出苦。這個入苦出苦,出苦是成就自己,不成就你沒法出苦。入苦呢就是毀滅自己啊,你要是今生錯過機會,“此回若錯真成錯”這加要再錯了,真是大錯了,因為什么?等于是毀滅了自己嘛,這么好的善根福德因緣,得到這個機會,
這個機會你沒有把握住,還不能出六塵的大海,你說這不是自己毀滅自己是什么?所以“此回若錯真成錯”啊。“兩條道路分明極了,成就自己呢?還是毀滅自己呢?何去何從啊?你挑哪一條路啊?”
打一個問號啊。夏老師謙虛啊,自個兒還感嘆啊,說是:“常將有日似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檢點起來,自己幾十年光陰究竟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嘆!”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自己覺得可驕傲自滿的,總是覺得不足、不足啊,所以“常將有日似無日„”,這兩句是《釣金龜》里的戲詞,這是老旦唱的兩句“常將有日似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夏老師把它用到佛教上了。咱們這兒有日,有這口氣,你要想到沒這口氣的時候,或者年歲大的人,這個時候這不遠了。“莫到無時想有時,”別等到沒氣的時候,你還想他有氣,那就沒氣了,不會再回來了,再有氣了他就當小娃娃了,當小狗了。當畜生還不錯呢,就恐怕連畜生都當不上,真是很苦。因為什么?因為你無窮的業報中,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么,不是跟今生就這么連續的,無量劫來,你所作所因,所有很多事,很多都要排好了。下一生,也許你的那個冤家債主,他要到世間來,你也就來還債,這個就把你決定了,不是完全你自個兒的事,不是今生的事這么簡單的,太簡單了,是多生的問題,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么。不但是來生,就是今生你今天不知明天的事,因為這一篇是什么,沒翻出來呢,什么都可能,所以“常將有日似無日”。再有常將這今天我們有佛像,有道場,有法可聞的時候,常將有日似無日,今天我們這樣,都健康,有閑暇之身,有暇滿身哪,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還能修持啊,我
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底下呢。夏老師就說了一副對聯,這一次的法會就到這兒。
2. 心經
佛陀說我們的困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偉大的佛是圓滿正覺的,他是(歷史上)真真正正的一個人,通過修行開悟成佛,利樂眾生。我們尊重佛尊重菩薩是尊重他們的智慧,
尊重他們的法語,他們的智慧和法語可以度化我們自己以及我們
周圍的一切有情眾生。如果只是擺一個佛像燒一燒香就成了迷信了。
《心經》非常殊勝,經常地念誦、抄寫可以積集非常大的功德!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在漢地區的傳播是從唐朝開始。玄奘法師
也就是常說的唐僧、唐三藏,他在去印度取經的路上,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生了病。這時他遇到一個老人,這個老人實際上是觀世音菩薩化現的。玄奘法師向這個老人要水喝,老人說水可以給你,不過我還有一個寶貝,有了它不用吃藥(病即可痊愈),而且你取經路上的一切障礙都能夠消除。玄奘法師就向這個老人頂禮,于是他就得到了《心經》的傳授。他把《心經》帶回來以后,首先是在皇宮傳授給了當時的皇帝,那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只是在皇室流傳,直到玄奘法師圓寂之前才傳播出來。《心經》在漢地流傳得非常廣,趙樸老就是天天念誦《心經》。我今天傳授給大家《心經》的念誦。那么每一個法都要有傳承,過去歷代的修行者曾經念誦了很多遍,我們現在真心去念就會得到殊勝的加持。我的《心經》漢文傳承中最主要的加持是從前成都昭覺寺的清定上師,以及在印度的一個格魯巴的甘丹赤巴,民國時期能海上師到藏地學法,他教能海上師藏文,能海上師教他漢文,其它的他沒有學會,漢文的《心經》他學會了,我到印度學法時從他那里也得到了漢文的傳承。另外象本煥老和尚、一誠法師、凈
慧老和尚等等很多漢地的老和尚我都請他們給我傳誦過。藏文的傳承就很多了,說也說不過來。
 《心經》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呢?一個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證悟了的話,這個六道中的一切就是大手印、大圓滿的境界;再有就是這個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個咒語至關重要!簡單地說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除去我們的病及病因;可以消除煩惱消除煩惱因,消除我們眼睛看見的、耳朵聽見的、鼻子聞到的乃至心里天天想的一切的煩惱和困難念咒時一定要按藏傳的念:帝雅他、嗡、噶帝、噶帝、波熱噶帝、波熱僧噶帝、菩提娑哈。咒的意思一般不翻,大概的意思是去吧去吧,去到究竟的彼岸。你們去念這個咒語,與這個咒語相應,如果你們有信仰的話會得到非常大的加持;沒有信仰
的話也會得到幫助,也會逐漸走上利樂眾生的道路。不管做什么事情,心性正就做的是善業,就是利益眾生;如果只是貪圖名聞利養,
為自己的利益去修,那么功德就不大,只能得到短暫的快樂。我們念誦《心經》是要得到長遠的快樂、永久的快樂。大家一定要不斷地念,不斷地修,多念多修,自然而然地會有成就的顯現。所以在漢地區我們要勸大家多多地念誦《心經》。
《心經》抄寫之功德
寫經的目的在于個人自我修行、亦能回向親友眾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愿。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心經》。據佛經上記載,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于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被提及,言其殊勝功德遠優于造塔供佛,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心經》全文共二百六十個字,雖然非常簡短,卻是六百卷般若經典之精華。眾所周知,佛教中以《大般若經》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經典,而《心經》即是將此經典濃縮成最精簡的佛教根本思想。若能透過抄寫并敬誦《心經》,而透悟佛教根本思想,開啟智慧,自覺而覺他,自度而度人,而獲圓滿之覺行、利益眾生,乃是此寫經活動最終之目的。
 《心經》的全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摩訶意即「偉大的」,般若譯為「智慧」,波羅蜜多即「到達彼岸,完成智慧」,心經則為「首要之中心教義」,故全名譯為「完成至高無上智慧的首要法門」。而一個真正到達智慧彼岸的人即是「佛」,即是「覺者」,故此經又可譯為「首要的成佛之道」或「首要的成覺者之道」。抄寫佛經等于向佛學習、向覺者學習,藉著抄經、安頓自心,一步一步向佛的境地邁進,亦即向著自己開智慧、覺悟生命宇宙真諦之道邁進。寫經或抄誦佛經,是佛教修行法門之一,其最大的功效在于「禪定」功夫的養成,而非止于功德的福報。「禪定」是貫徹修行的第一入門功夫,藉由「禪定」而生「智慧」;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努力,「精進」于「禪定」功夫,以抄經和寫經功夫入于「定」而成于「慧」,是佛教徒乃至一般信眾實踐并修行智慧法門的首要入門功夫。故古來著名大師都能書寫抄誦莊嚴妙美的經文,特別是簡短的《心經》,例如修行律宗持戒謹嚴的弘一法師,即精進于寫經事業,所書經文無數,都煥發著覺者的光耀與慧照。而日本的良寬和尚、修利法師等更勤于寫經,所書經文更為廣大東瀛佛教信徒奉為無上圣寶。
3. 南懷瑾大德關于心經咒語的開示:
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真正要能大徹大悟,成就正等正覺的圓滿果位,非依自性般若智慧的解脫不可。你們惘惑,以為念個咒子可以成佛,那么'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般若波羅密多正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咒語,能讓一切眾生證到自性光明寶藏,再也沒有另一個咒子超越過它了,無有能與匹敵者。所有的咒語,一碰到般若波羅密多,還有什么戲唱呢?你們為什么不念呢?不過光嘴念還不行,你要用心眼觀照,確實證到,不然你無法將它的功效發揮到極致靈感的地步。般若波羅密多真能破除你們那些莫名其妙的迷信思想,真能頓消三界一切煩惱痛苦,不是隨便說說,鬧著玩的。心經講到這里,觀自在菩薩知道大家喜歡神秘,喜歡弄個咒語,念念有詞,于是為了滿眾生愿,干脆也把這個般若波羅密多的無上大咒傳了:'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你們現在一起念,用閩南語或廣東話比較接近原音。至于這個咒子意思如何呢?'揭諦揭諦,波羅揭諦',自度自度,快快自度;'波羅僧揭諦',大家快快自度,并度大家。菩薩傳你這個法,就是要你自我承擔,別再自欺欺人。人貴自立,自助天助。唯有自度,才是正法。光死皮活賴,向佛菩薩求這求那,終究不是辦法。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業障自己消。任何法門修到最后,都要依般若波羅密多,才能悟入自性如來大光明藏。別再顛三倒四,窩窩囊囊,好好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吧!
'菩提',覺悟啊!腦子清醒啊!'薩婆訶',快快覺悟,不要做夢,不要迷迷糊糊了。你們看看,般若正觀修行之路,多么灑脫,多么直截了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 欧美 日韩 在线| 91第一页| 色女人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成人日韩| 亚洲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三区| 黄色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91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双双大尺度炮交g0go|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1麻豆网站| 九九九国产| 国产一区系列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日韩| 全黄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日本不卡一二三区| 91久久国产视频| 图片专区亚洲 欧美 另类| 日韩第3页| 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欧美色图日韩|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久久精品91| 全黄毛片| 日韩精品第一|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